漏尿、漏便、下体异物脱出……省市县专家共同探讨盆底那些事儿
8月26日,遂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基层医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全程管理学习班》,县域120余名医护人员到会学习,共同提升。
遂昌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巫智强致辞。
“阴道壁悬吊手术改良保留宫颈周围筋膜、采用不可吸收线缝合子宫圆韧带、骶主韧带和宫颈筋膜,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并发症少的特点。 ”
省市级专家就腹腔镜下骶韧带悬吊术的改进、如何降低盆底脏器脱垂的再手术率、浅谈腹腔镜下非网片盆底重建术、磁电联合盆底诊治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实践等前沿知识进行分享。
本院盆底疾病相关专家就女性社交癌-盆底脱垂与尿失禁、产后康复的规范和指南解读、中医对老年性遗尿症的认识和对策、盆底超声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等进行交流。
“特别是女性朋友要非常关注自身盆底健康,发现问题及早干预治疗。我院妇产科盆底重建术、张力性尿失禁TVT-O/TVT-E悬吊术、盆底康复治疗等都在常规开展。近年来,随着我院盆底康复治疗中心开设以及多学科联合诊疗,越来越多盆底疾病患者受益。”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方浩介绍说。
据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男性也会发病,主要包括盆底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等,其中以盆底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最为常见。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
支撑功能障碍:包括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有的妈妈生完孩子,感觉下面有异物感或两腿之间夹着东西,或者摸到小肉肉,下蹲时总感觉有东西脱出来,这个是盆底肌松弛后脏器的脱垂。
控尿控便异常: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时会出现漏尿;或者听到水流声或有尿意,就很急,甚至等不到上厕所就尿出来了。
性功能障碍:很多妈妈生完孩子后处于低雌激素水平使阴道黏膜萎缩变薄、血液循环减少,阴道干涩引起性交痛。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方式
预防治疗
1.孕期(孕28周以后)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凯格尔运动,可以有效降低妊娠和分娩对盆底结构和功能影响,降低产后盆底疾病的发生。
2.分娩时,听从医生指挥,不要过早、过度用力;产后避免重体力劳动;产后充分休息,适当改变卧姿,减少盆底肌肉过度受压。
自主训练——凯格尔运动
是指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
具体方法:解小便后,仰躺在床上,膝盖弯曲;收缩持续5秒,放松10秒;连续做10~15次为一组,每日进行2~3组;4~6周可以感觉效果,6~8周为1个疗程,连续3月效果最明显。
康复治疗——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
可以唤起本体感觉,肌肉被动收缩,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镇痛,抑制漏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用治疗探头,进行盆底肌电信号的记录、指导妈妈们进行盆底肌肉的收缩及神经改善。
手术治疗
如果盆底功能评估结果严重需要手术治疗,医院会根据情况制定不同的手术方案。
(通讯员 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