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乳腺癌找上的女性,有什么特点?
容易被乳腺癌找上的女性,有什么特点?
每个女生都或多或少担心过,自己有一天会不会得乳腺癌。
可惜,乳腺癌大部分病因仍不明确,是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没办法从病因入手来预防。
但对于想要远离乳腺癌的我们,却可以了解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的因素,并且尽量避免。
而这些危险因素是什么?如何避免?
今天,就来好好说说。
一、这几类女生更容易被乳腺癌找上
我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发现自己有以下危险因素,也先别焦虑,因为这并不代表一定会患乳腺癌,只是风险比一般人稍高一点,需要更加注意。
1.有遗传家族史
如果家里有母亲、姐妹患乳腺癌,那么这类女生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并且患病的亲属人数越多,患病的风险也就更大。
此外,如果携带致病性基因突变(BRCA基因),那么发生乳腺癌、卵巢癌及其他癌症的风险都会增加。
一般情况下,如果医生查出患者携带这种致病性遗传突变,也会建议患者的女性一级成年亲属比如女儿、姐妹等,在充分知晓筛查利弊的前提下进行筛查。
这样就可以充分了解患病风险,进行相应预防或筛查措施,减少乳腺癌的发生或早期发现。
2.有部分良性乳腺疾病
有乳腺囊肿、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等部分良性乳腺疾病的患者,乳腺癌发病风险比一般人要高。
一项研究显示,对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来说,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62倍。
不过大家也不用太过紧张,通常B超检查结节BI-RADS 4级及以上时,医生才会进行干预,比如病理活检。而BI-RADS 2-3级通常都是定期随访。
对于曾经确诊过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的女性,建议按照高风险人群进行乳腺癌筛查。
3.月经、生育因素
初潮年龄早于12岁和绝经年龄晚于55岁,也是乳腺癌高危因素之一;
而未生育或首次生育年龄晚于35岁,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此外,高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异位症、暴露于治疗性电离辐射(如放疗)等,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二、生活中的这些习惯,也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以上提到的这些因素,我们难以改变,但以下这些乳腺癌危险因素,却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避免的:
1.吸烟、饮酒
吸烟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群的1.24倍。
而重度饮酒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是不饮酒和偶尔饮酒人群的1.61倍。
在生活中,要注意少饮酒、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2.肥胖
肥胖会影响雌激素水平,大量研究显示,肥胖会增加绝经后乳腺癌患病风险。
而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
其实“动起来”并没有那么难:
避免久坐,每小时站起来伸展一下;
利用上下班的时间多多走路、骑车、爬楼梯;
还可以根据天气和身体情况做感兴趣的运动,比如广场舞、乒乓球、爬山等。
找到兴趣,才能长期坚持运动。
三、想远离乳腺癌,最重要的是定期筛查。
乳腺癌早期通常是不痛不痒,很难发现的。
“会不会悄无声息突然患上乳腺癌”,也是姐妹们很担心的一点。
而乳腺癌筛查,可以帮助我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病情迁延。
那么该多久做一次筛查?做什么项目?
01、乳腺癌高危人群,该如何筛查?
(1)更早(<40岁)开展乳腺筛查。
(2)40岁以上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3)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
(4)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
(5)必要时联合乳腺增强MRI。
02、一般人群,该如何筛查?
20~39岁
不属于高危人群的女性,可进行常规体检,但不建议使用钼靶做乳腺癌筛查。
40~70岁
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并结合每年一次乳腺彩超检查。
对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70岁以上
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对于乳腺问题,我们无需焦虑,但不能完全不管,了解并且规避危险因素,定期筛查,都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生活和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