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医手术室的新技术:37℃的人文守护
遂昌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无影灯下,冰冷的器械整齐排列着,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在安静的室内格外清晰。患者躺在手术床上,被无菌单严密覆盖,仅露出一方术野。他并不知道,在自己“睡着”的时候,有一群细心的人会让那些流淌入体内的冲洗盐水,拥有与人体血液相同的温度。
“准备好了吗?”“37℃,刚好。”
巡回护士轻声确认着,手中拿着一个看似普通却充满巧思的保温套。这并不是市场上的高科技产品,而是县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护理责任组长夏微带领团队自制的保温套——它的里层是铝箔珍珠棉保温膜,外层是易于清洗、消毒的夹棉PU皮。
从材料挑选到改进设计,从反复试验到不断优化,每一针每一线都出自于她们的双手,凝聚着护士们的用心与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充满温度的创新,已作为遂昌县人民医院“2025年新技术新项目”正式通过审核并在科室广泛应用。它不仅是一件保温套,更是一套完整的“自制加压保温冲洗装置”,兼具保温和加压双重功能,使冲洗速度更快、更彻底,视野更清晰,手术时间缩短,有效降低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适用于各类腹腔镜下手术。这套装置既是一种医疗温度的传递,更是护理团队主动创新、贴心关怀的生动体现。
手术室常年恒温21-25℃,一瓶1000毫升的室温冲洗盐水直接输入患者体内,会带走患者大量体温。事实上,在自制保温套设计投入使用前,县人民医院手术室也一直采用恒温箱对冲洗盐水进行保温。然而,由于手术时间长、液体在室温环境下散热快等原因,传统的保温方式效果有限,灌注时液体的实际温度往往仍然偏低。
低温灌注背后是显著的健康风险。2023版《围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显示,术中低体温会使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增高3倍,心脏并发症(主要是室性心率不齐)发生率增高2倍。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患者可能承受的痛苦与风险。自制保温套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保温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以及心脏并发症的发生,2025年1月-8月,该技术已服务58名患者,患者反馈良好,围术期舒适度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令人动容的是患者的回应。一位患者在术后偶然得知这个细节,感慨地说:“我原本以为手术靠的只是医生的技术,没想到在我‘睡着’时,你们为我考虑了这么多,连一滴水的温度都考虑到了。”还有护士在安慰紧张的患者时说:“别担心,我们会一直陪着您。您看,就连您用的冲洗盐水,我们也会给您热到最适合的温度。”那一刻,患者紧绷的脸渐渐放松,眼角有泪光闪烁。
保温袋的成本每个不过数元,承载的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医学温度。正如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李君所说:“这是医疗关怀从粗放到精细的缩影,是‘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具体实践。”
在这个追求高精尖技术的时代,最打动人心的往往是看似简单却直抵人心的细节——看见需求,并用心回应。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文学。37℃的冲洗盐水,恰如人体血液的温度,它无声地流入患者的身体,也流淌进医患之间情感的缝隙。这温度里,有技术的严谨,更有人文的暖意;有对生命的敬重,更有对脆弱心灵的抚慰。
在无影灯照不到的地方,温暖正在悄然流淌。这并非医疗的附加服务,而是医疗本该有的模样——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也在守护一个人的体面和尊严。
(通讯员 夏微)